2025 年亚马逊还能做吗?
亚马逊 ·
“亚马逊还能做吗?”这个问题年年都有人问。以往我的回答始终是: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,只要想做,就该行动。
今年,我想和你分享我从 2020 年到 2025 年这五年多的亲身经历,让你自己思考关于“亚马逊还能不能做”这个问题。
历史文章
疫情全球蔓延严重,亚马逊还能继续做吗?
国外疫情如此严重,亚马逊还能不能做?
2022 年还能不能做亚马逊?
2020 - 2022 年:疫情红利期
当时正值疫情高峰,我的判断是:亚马逊审核会放宽、卖家们会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、FBA 模式将让平台获得更大红利。我也强调,要沉下心做好产品和品牌,虽然步伐可能慢,但会走得更稳。
站在 2025 年回望,2020-2022 年这两年,我无疑是吃到了疫情红利的。那时团队只有两个人:我负责运营,另一位同事负责供应链。我们在 2020 年推出了一款跑步机,仅凭这一个产品,年销售额就达到了 1000 万美金。那时最头疼的不是运费高,而是抢不到海运集装箱。
2021 年初,我申请了政府扶持政策,以优惠价格在市中心租下了一整层毛坯办公室(用途大家自行想象)。这里必须称赞浙江的营商环境——政策扶持到位,办事效率极高。
遗憾的是,品牌建设未能成功。尽管我努力经营,但该品类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疫情红利。随着疫情结束、美国政府停止发放补贴、线下健身房恢复营业,加上亚马逊竞争加剧,产品价格从最初的 800 美金一路下跌到 350 美金。最终,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这个项目。时至今日,品牌虽已关闭,仍有客户到官网购买零件,我也尽力维护和发货。
2020-2022 年也是亚马逊的“高光时刻”,无数中国卖家涌入。我用来做员工培训的“泼辣有课”也吸引了一些学员,让我勉强得了个“老师”的头衔。学员中,多数人已失败离场,但也有一部分仍在坚持。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位,目前日销售额已达 7 万美金。(这部分经历,回头另开文章细说。)
2023 - 2025 年:回归理性与挑战
当时我已指出,亚马逊早已告别“一夜暴富”的时代,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计。
同样回顾一下:2023 年,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似乎“消失”了。然而,期待中的复苏并未完全到来。亚马逊严打刷单、掀起封店潮,叠加全球通胀、经济危机、地缘政治动荡,以及 TEMU 等全托管模式以低价席卷全球,亚马逊的热度明显减退,不再是创业的首选。
这两年亚马逊运营变得异常艰难。自然流量锐减、CPC(点击成本)高企、价格战白热化,困难程度远超往年。
我不介意分享失败经验:这两年我不仅没赚到钱,还出现了亏损。广告支出翻了几番,销售额却增长乏力。我所在类目的 CPC 普遍超过 3 美金,而客单价仅 29 美金,无论如何计算都难以盈利。更糟的是,有一款产品每月广告费高达 10 万美金,持续亏损一年,最终推广失败。
2024 年底,我做出重要决定:放弃追求 GMV(成交总额)规模,转向追求利润和人效。因此,2025 年我们不再强推爆款,转而降低库存、缩减广告预算,果断清理滞销产品和不良资产,回归最初倡导的“稳扎稳打、长期投资”模式。
进入 2025 年后,月销售额大幅下降,降幅高达 50%,目前仅为去年同期的 40%。虽然利润率有所提升,但我又面临新挑战:销售额下降导致现金流紧张。目前,我已开启“开源节流”模式。
我的看法
看到这里,你或许觉得亚马逊做不下去了。但我想说,上文所述只是表明亚马逊平台本身的运营难度确实在增加。如果对比其他平台,亚马逊依然蕴藏着最大的机会。 只不过门槛提高了:你需要真正懂市场、懂产品,并且熟悉平台规则和流量获取策略。
- 如果你预算充足: 请直接聘请专业团队打理亚马逊,不必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浪费时间和增加试错成本。
- 如果你资金有限: 切勿裸辞梭哈亚马逊! 建议先将其作为副业尝试。待副业收入能覆盖主业时,再考虑全职投入。这正是我认为亚马逊适合多数人创业的原因——无需即时回复客户咨询,也无需每日处理发货,利用业余时间即可操作。
在亚马逊实现月入过万并非难事。早期关注我的读者可能记得,我在 2021 年写过一篇《小不怕,美就好!》。文章发表当年,我拿一个店铺做测试,同时上架了 5 款产品。如今,该店铺仅保留了一款产品:成本约 5 元人民币,售价 9.99 美金,每单毛利约 35 元人民币。目前日均广告费仅 3 美金,日订单量 10 单左右,月毛利额稳定在 1 万元人民币左右。最关键的是,只需每三个月发一次货。因为这个店铺只有单一产品,我基本三四个月才登录一次后台安排发货,日常几乎无需打理。四年过去了,一直如此。
相信此刻,你心中已有判断。共勉,愿我们一同变得更强。